母亲节快乐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今天就是母亲节了,在这里首先祝全天下的母亲节日快乐!!
为了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繁荣文艺创作,4月20日,河北省清河县作家协会、湖南家家红实业有限公司、河北省清河县晗悦贸易有限公司(家家红总代理)共同发起年首届“家家红杯”感恩母亲节征文活动。
接下来是征集的部分优秀作品展示
带你一同感受来自母亲的那份温暖爱意
亲恩难报采知/文
虚度的日,空静的夜,常常唤起我沉睡的记忆.回首过去的时光,悉数屡屡往事,历历皆在我心,感念逝去了的曾经养育我长大成人的父母双亲,怆然而泪,感伤于怀.而面对无一图报,时时关心帮助我的姐姐哥嫂诸亲,怎能叫我不踏实本份的安心做人呢?想起幼时的曾经,我这棵未经风雨的小苗苗在温室里无忧无虑地成长着,一圈亲人围绕着我,疼我、护我,从贫血病高烧中帮我挽回脆弱的生命,为我擦去哭闹的泪涕,给我营造了欢笑和无尽的乐趣.我就是在这个充满温馨的大家庭中,享度着快乐的童年时光。虽记不起襁褓中的舞抓哭闹和咿呀学语的稚真,却记得起偎在娘亲怀中吸吮乳泉的甘甜,扒在父背上心奇的看世界.然后踏着大人的鞋来回无拘的奔跑;扯着娘的衣角去串街巷;坐上父亲的车梁去那集市上挑心爱的风车和拔郎鼓;哥哥姐姐常把弱小的我轻轻丢起,然后将我骑跨在他们脖子上颠悠着去坑塘边看捉鱼;挤人群里瞧马戏......那时的我一天天都像在蜜罐甜水中度过,深记得在倾听奶奶故事中明晓世理;深记得父亲抓着我的手在地上写写划划中认知涵养;深记得挨着娘膝在灶旁等着吃粘糕中感受温煦亲情......母慈父严的培育,亲人的呵护关心,抚慰着我童年幼小的心灵......我渐渐地长大,然而好景已不常在,哥哥姐姐们陆续成家离去,家中越来越显空寂,奶奶年迈,家务增重,不知何时起发现操心劳累的爹娘变得愈加衰老,行动愈加吃力.那时刚刚走进校园的我还是个不懂疼人的顽皮小子,因在家数小,依旧是一副娇生惯养、对家务拈轻怕重的性格.但渐渐的还是在清晨雾露中有了我挑水的初练,晚暮里有了我拔草放牧的身影,夜灯下有了我帮父母推碾磨的劳作.那时虽然在我弱小的肩头加上了生活的砝码,但有哥姐常来相帮,感觉并不有多么的累。可我毕竟是个不争气的坯子,贪玩使我学心涣散,辜负了众望,初中毕业就参加了工作,扔下爹娘仍在家整天的忙碌.疼我亲我陪我做了八年伴儿的奶奶老病卧榻了,我也不能留家照料,全由母亲前后悉心倍至的守候,奶奶是个出生在民国初期的小脚女人,我爷爷走的早,她一直当家主事,并且规矩森严、脾气很大,有事屡屡与娘过不去,母亲多愁善感,事事忍屈,一切家务料理全由母亲起早贪黑的操持。父亲那时还担任着队部会计工作,照顾奶奶的事只有母亲尽心了.奶奶终也没能闯过八旬关口人归将近,其言亦善,临终前才向母亲说了一些惭悔和感激的话,母亲一阵阵心酸掉着眼泪原谅了奶奶的过去,婆媳之间几十年的隔阖就这样烟消云散了。那时,年逾花甲的父母己经是该闲享轻福的时候了,可是家境不济还有没成家的我,迫使他们仍就不得安闲,在我的婚事上操碎了心,父亲终因积劳成疾染上了不治之症,纵是哥哥姐姐们在经济上添补,一个家也被医疗费用拉的不成样子.父亲的病劫临头了,我的婚事也不能再拖了,靠亲人周济东挪西借拉窟窿办了婚事.随后的几个月里没福的父亲大限将至,弥留之际还给我们日后的生活做了安排.在万分悲痛中刚送走了父亲,而忧郁过度的母亲痼疾复起,病厄接踵而至,接连不断的人灾把我打懵了,把所有亲人闹怕了,摇摇欲坠的家险为秋风所破.屡屡想起此时,我的心就会缩的很紧。接下来由我辞工在家边种田边伺候病中的母亲,妻子跟着打理内外,工作的失落对初持家的我压力太重,哥嫂亲人济补的钱就像丢进无底洞.....我沉溺,我委屈,我不知所措,我在风雨中迷茫,我在将抛下我离去的娘亲膝下痛苦熬煎......望着榻上骨瘦如柴的母亲,我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天啊天!你太不公,为什么好人不长命?如果菩萨能显灵,我宁愿折寿添娘亲!娘啊娘!你的命怎就这样短?不能等得抚儿抱晚孙.我给您喂下去的是苦苦的药哇,我的亲娘!你何不能咽几口养命的汤羹?!怨儿不孝,怪儿无能,只能忍着痛为你送终.我愿为您接着养老啊--娘!您可别走的这么匆匆,这多亲情我偿还不清啊,别叫我亲恩难报深愧今生......忍着悲痛挥笔写下:寿终辰,辞世界,离子别女.孝儿郎,顺珍女,泣断肝肠.双亲坟前我泣不成声......众亲把我拉起,纷纷表示给我解困立业兴家。感念恩情今难报,思亲常存一片心.我深记双亲的养育之恩和严慈的教诲,感激所有亲人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寄托。我不负诸亲重望,擦干眼泪,同妻子并肩走上拼打未来生活的道路.......母爱
文/常书婕
母爱是一本教科书
每一页写满了爱的教程
牙牙学语蹒跚学步
入学时爱的分离
患病时万分焦急
深夜陪读时默默舔衣
青春期叛逆时的谆谆教导深明大义
母爱是一丛庞大的根系
忘我的深入地下汲取养分
转而源源不断的输送
倾尽所有毫无保留
看他们日胜一日的茁壮成长
看他们在阳光下飞扬
硕果累累之时欣慰一笑
母爱是虽相隔万里
暖暖的叮咛却在耳边响起
母爱是每逢佳节村口久盼未果
却不曾说出口的思念
母爱是平日里稀粥咸菜
儿女归来时却满桌盛宴
母爱是悠悠的小船把儿女送上邮轮去远航
却在原地等候游子疲惫时归港
母爱是坚强有力的翅膀送儿女去高空翱翔
暴风雨来临时奋力展开铁翼的刚强
深秋的那片红,是娘望我的眼睛文冯计生
“北风潜入悄无踪,未品秋浓已立冬。”
天气已经冷了,耳边少不了一份叮咛。娘在的时候,比北风早一步到的信息,一定是娘给我的。“天气冷了,注意添加衣服!”
寒风里,紧了紧衣领,头微微上扬的瞬间,一枚通红的叶片,映入我的眼帘。它像一颗闪耀的星,燃烧在那里。
“深秋的那片红,是娘望我的眼睛。”蓦然地一句,就想到娘站在村口等我从田间收工回家时的眼神。心骤然疼了一下,就像收到一个信息包,点开。恍惚之间,娘就站在了那里。
娘
这个字,就像我情感的阀门。
一想到看到念到,眼就热,泪已涌。
年龄欲长,发现所欠欲多。一个憾字,足让我一次次肝肠寸断。
来生,更是一个莫大的谎言,我们把太多的情感寄放在那里,准备好好去偿还。想想,即使我们有来生,又一轮的生养之恩何时得偿夙愿。
常听村里人说起在那个“大饥荒的时代”,我家的穷,和娘养活我们兄弟姐妹们的不易,一想到,娘就一个人自己扛着,内心无比痛惜,塞满幻灭。我总在内心深处奔跑着哭喊“娘,对不起,那时的我年幼无知。”
记得有一次娘指着田间废弃干枯的水沟说,那个年代,日子真难过,有几次就想跳进这水沟里去死,可想想你们,就对自己说,我不能死。在回忆之中,那场苦难强加给亲人的不公,都化作无比痛惜的委屈压在我心间。
娘在人前,总骄傲地夸我和她的闺女们一样细心。到头来,还是我这个“假闺女”害了她。套牌的,冒牌的闺女,真是要不得。
辛卯兔年农历十月也是立冬以前。天气冷了下来,我想接她来县城里住,她说要去大姐家住一段,等下个月她生日的时候再把她接来县城和我过冬天。
其实娘一直伤风闹的厌食好一段时间了,就自己一直扛着没有说。送她去大姐家时,只说有点点不舒服,医院开了一些药。其实医生要求住院输输液,她不肯,说吃吃药就行了。如果我坚持一下,也许就住下了。只是侥幸地说,那先吃着药,观察观察再说。当车行驶到出县城的时候,她有些反胃,我们停下车来,她在路边呕吐了一阵。医院,她不肯,说中午饭吃的有点凉了。吃吃药,也就不碍事了。
如果我坚持一下,医院住下了,也许今天,娘还健在。
娘就一直自己扛着,自己扛着,扛到到死也没用呻吟一声,没有抱怨过一个人。
农历十一月十五,是娘的生日。我提前几天从大姐家把她接到城里来。大姐说,娘这一个月来,一直吃着药了,没见好,最近有点咳嗽,有点喘。只知道有自作聪明的,真没有我这么“聪明”的,我竟聪明地以为熬一些加冰糖的梨水就会好了。当我把熬的梨水端给娘的时候,当娘端着那晚梨水没有气力地喝的时候。“梨水”之“离水”,一种不祥之感突然攫住我的心,莫名的、巨大的恐惧骤然袭来。我感觉自己犯下的不是错,是罪。看着她端着那碗“离水”,那么瘦小,那么无辜,那么可怜。
这是我来县城后,娘在她自己儿子家里过的第一个夜晚。可我永远也不会知道,娘是怎么度过的这一个夜晚。我能想到,她一夜无眠,自己一直在扛着。
我终于发现,自己的娘,苍老的没有一丝气力,发黄的面容让心中酸痛酸痛,更让我揪心的是
娘,您的一声咳嗽
吐出的一片血红
您嚷嚷着喊着我的小名,
“那也不去,死也要死在家中”
我忤逆了您的心
背起您住进了病房中
我的文字,注定要写下
徐向忠,徐医生
在您昏迷的二十天里
和我们一样吊心悬情
在医院的病床上您一直的昏迷不醒
液体,夜以继日滴穿我的肺腑
流进您的血管之中
医院。娘病的那一天,我感到苍天的不公。我绝望地看着天空,“你怎么能这样呀”,感觉受到了从没有过的委屈。那个时候,不能说话,一说话,泪水就下来了。
几昼夜陪护下来,舌嗓生痛,容倦意疲,妻甚为怜惜,“让姊姊们替替你吧.”拒言:“心不再增憾矣”。妻与我,泪已俱下。
医院里治疗一个多月,春节的时候接回家里。过了春节到来年三月,医院。
这期间,我一直守在她身边,起居饮食,同榻而眠。农历三月十八日下午,娘清醒的时候对姐夫说,不用折腾了,回家吧。
书本上一写到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人们都会出来晒童年。在我的记忆里,我们小的时候,大人为了养活我们在忙,我们大了,大人老了,我们在忙,我的记忆总是我们和大人干不完的活。想起最美好的时光,就是在病床前和娘厮守的那段时光,成为我一生的暖。
紧紧抓住您的手
不放
一个劲小声呼唤着娘
当我再一次把您搂在怀里
那消瘦的身躯
蜷缩着
就像一个营养不良的孩子
那场景,几十年突然倒置
主角,配角互换了戏
一勺一勺喂着您小米饭
您就是儿时的我
我就是儿时的您
与母亲相厮守的这些个日子里,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生命的悲凉与苍老。那是一场很重很浓的苦霜,瑟瑟之中感觉不到一毫的微温;那是一枚欲坠的枝头的叶片,那份执意是伟大阳光也无力召唤的悲壮,任何仁慈良善之水也还原不了那点碧色。气若游丝面无血色。一天天总是无语。沉,沉沉,默默。万千忏悔雷击在心。
娘走的时候,我没有眼泪。尽管她从停止呼吸,入殓,入土,我都感觉她没有离开我,没有悲从心来。偶尔想起她的时候,我知道这是沉浸在思念里。思念,就像一个玩久了的孩子,突然想找妈妈了而找不到时,就大哭起来。
娘走了六年了,每次上坟,大姐必大哭,我们都是忍着泪去劝她。当时间医治好所有创伤的时候,而我内心的河床被时间冲击的更宽广,而我的泪水,成为一条苏醒的河。
我把一片红红的树叶,放在娘的坟前。
“娘,想我了吗?
让你看过够!”
那片红,終于把火光引燃,火在坟前狂草,把阴阳相隔的鸿沟塞满。火,才是娘与我交流的最忠实的语言。
娘
赵小荷
年,娘七岁。那年村里烧疹蔓延。烧疹在农村又叫生疹子,传染性极强。现在的医疗条件好了,孩子一出生就打疫苗,吃糖药丸,生疹子这种病已经非常少见了。在那时的年代,却是一种要命的病。我的二舅很快就因为生疹子高烧不退一命黄泉。娘的生命力极强,她小小的身体布满红疹,连续几日高烧昏迷不醒,邻居劝说我姥娘:这孩子挺不过去,埋了吧。姥娘态度坚决:我闺女只要有一口气在,我也得守着她。
过了几天,不知道姥娘从哪里打听到说三十里外的村里一个老中医能治这种病,但是药价高的惊人。姥姥一咬牙一狠心卖掉了她唯一陪嫁----一只玉簪子和家里的那几只老母鸡,背起奄奄一息的我的母亲,踮起小脚天未亮就去了三十里外的那个村庄,用二十块大洋换来了三颗红枣大小的中药丸。这三颗药丸竟然让娘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但是因为多日的高烧,娘烧瞎了一只眼睛,眼珠溃烂,最后塌陷成一个坑。
娘在几个姨姨中是最漂亮的,身材匀称皮肤白皙,一双大大的丹凤眼。虽然这次劫难让她只剩下一只左眼,但那只眼睛却愈发美丽惊人。
娘一生用她八十斤重的身体养育了四儿四女,在她46岁那年生下了我后,身体就更加瘦弱多病了。
不记得在一本什么书上看到,说脸上有明显缺陷的人,脾气和性格也会与常人不同。也许是娘瞎掉的那一只右眼,让她的性格从此发生了改变。幼年的记忆中我从没有过和娘撒娇亲妮的任何片段,甚至从不记得娘抱过我。
我四五岁的时候,村里的果林田地刚刚由村集体包产到户。家里的两个哥哥就相继成了家,从此后家里再也没有了宁静。
记忆中全是娘和父亲和哥哥嫂子争吵的片段。那时大哥当兵退伍后分配在邢台市,早已在市里安家落户。娘和家里的两个哥哥嫂子吵架的原因全是因为分家分田地而引起。那时家里穷啊,八十年代初期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在当时的农村,老人和孩子因为田地吵架的很多,都是因为穷怕了。爹娘要给四哥娶媳妇,二哥三哥也都有了孩子,也要养活他们的小家。就经常因为谁多种了一陇地谁多摘了一棵树上的梨而争吵个没完没了。
爹生性老实,娘每次和哥哥嫂子吵完架便跟爹大哭大闹甚至绝食来发泄怨恨,总说爹窝囊管不了儿子,以至于让她经常都有生不完的气。
贫穷所赠与给人的便是斤斤计较,兄弟、夫妻、长辈与子女之间不懂包容,不会忍让,全因为一个穷字。
从那时起,我便学会了隐忍。在学校,从来不跟同学吵架。长大嫁人后,在婆家无论受了多大的委屈,我也是默默的委曲求全。不为别的,只是不想做娘那样的人。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我结婚数年后,家里的战争才渐渐平息。只是那时娘已老了,耳朵也聋了,身体更加潺弱不堪。
每个女人都会有闪耀的母性光辉,娘也不例外。她深深的爱着她的每一个孩子,又一次次不自觉的伤害着这浓浓的骨肉亲情。
我结婚时娘就将近七十了。除了没给我带孩子以外,哥哥姐姐家的孩子几乎都跟娘生活过。大姐家的大女儿比我小一岁,六岁时就跟着娘生活,一直到十八岁才回到了大姐家。
娘对儿女的孩子,丝毫没有脾气,对我的儿子更是达到宠溺的程度。大哥和大姐在市里,后来二姐也去了省城做生意,每次回来都带一些那时在农村买不到的好吃的水果和点心。娘她自己不吃,也不让爹吃,全都给她的孙男娣女留着。所以这些晚辈孩子们从小到大都对娘有着深厚的感情和依恋。
父亲去世时,娘81岁,可能因为严重的老年性耳聋无法交流,在无声的世界里她的性格变的越发偏执暴躁。也越来越害怕孤独。我和哥哥姐姐轮流守候照顾她,每天只要离开她一小时以上。她都会生气,并经常以绝食、不吃药,连续多日卧床不起相要挟。几乎每年都要大闹几次。我和哥哥姐姐为她买的堆积如小山的各类营养品,她全都不稀罕,甚至连看都不看一眼。只要我们分秒不离的守候在她身边就行。
我们就这样陪娘度过了她生命中最后六年的时光。去世的那一年春天,她的身体被她自己折腾的已孱弱不堪,但只要有几天身体略有好转,她都会把力气积攒起来训骂我们,并对前来探望的乡邻说她的孩子对他如何如何不孝,如何如何经常扔下她不管。
娘去世后,身心疲惫的我并没有想象中的轻松与解脱,并且仿佛一夜之间就深刻理解了那句话: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无人的时候,我常常一个人呆想,娘怎么就形成了这种女皇般专横的性格?是生活的艰难,磨掉了娘的柔情吗?还是一生的付出需要家人的顺从来回报?这样的生活方式是她想要的吗?如果在父亲去世后的这几年里,我们不是一味的尽赡养的义务和自认为的孝心。除了每天给她做最可口的饭菜,每天容忍她的坏脾气以外,如果能经常给她一个暖暖的拥抱,像抱孩子那样的拥抱。是不是就能给她一份安全感,就能让在她无声的世界里温情的活着。赵小荷,原名赵灵梅。新河县人,在新河县图书馆工作。任县鹅池诗社副社长。
母亲的皱纹
文/悠然若静
岁月不禁皱了皱眉
母亲的皱纹
掩在棉花的枝杈里
藏在小时候棉衣的针脚里
母亲嫁接了一株桃树
浇水施肥整枝喷药
桃之夭夭
越来越灼灼其华
而母亲从额头到手指
越来越像根雕
一直以为
这都是光阴之过
直到发现我和弟弟
也都是嫁接的
更要命的
是我和弟弟的手里
居然都有一把刻刀
作者简介:悠然若静,原名刘丽娟,河北邢台威县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北诗词协会会员、河北音乐文学协会会员。作品发表于《中国诗歌》等国内外各级报刊平台,曾多次获奖。作者单位:邢台市桥西区北国商城更多优秀作品点击下面链接
母亲的皱纹
母爱深深
亲恩难报
娘的旧话
坐垫儿
天下至道莫如母慈
寄往天堂的礼物
妈妈的爱
母亲的爱
在母亲坟前跪着世上最高的舍利
捉迷藏
暖
文字
高胜
编辑
高胜
审核
裴海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